河长制工作总结

时间:2020-11-14 13:48:28 年终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

  河长制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逐步地改善水环境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

  作为广东最大的制造业城市,水网密布的佛山曾面临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为此,佛山在广东省率先探索“河长制”。近日,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对实行多年的“河长制”进行经验总结。记者获悉,作为最显著的成果,汾江河大部分指标已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要纳入“一岗双责”考核

  佛山是广东省最早探索“河长制”的城市。为了治理好汾江河这条母亲河,考虑其跨区、跨镇(街),佛山市制定并推出“涌长”责任制。“涌长”一词源于佛山很多河流都以“涌”命名,其含义与“河长”并无差别。

  佛山于20xx年成立了汾江河(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亲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总指挥。2009年4月,正式在汾江河流域16条河流实施“涌长”责任制,分管副市长亲自挂帅,担任汾江河“河长”,禅城、南海两区副区长担任段长,7个镇街行政负责人担任涌长。

  20xx年6月,佛山召开水环境治理工作督办现场会,要求针对全市227条主干内河涌分批制定“一河一策”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从此,佛山建立了“一河一策”重点河涌涌长责任制,并制定了《重点河涌涌长责任制实施细则》,将涌长责任实施情况纳入到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佛山还把河涌整治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延伸到村居。“河长制”在佛山全面落地生根。

  水质与涌长“面子”挂钩

  佛山通过“河长制”清晰界定治水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涌长”,“涌长”对所管辖河涌一切事物全权负责,主要承担推动河涌整治工程项目、加强截污管网维护、开展河涌保洁、加强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做好河涌两岸美化5个方面责任。

  在考核方面,佛山通过严格考核倒逼“涌长”履职到位,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平台每年下达任务,“涌长”负责任务分解、落实资金、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同时定期巡查河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水质考核结果纳入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对不达标的镇(街),通报或者约谈相关责任人;上一年内水质没有改善甚至不升反降的河涌,对其“涌长”实行党政评优“一票否决”。

  此外,河涌整治成效还与经济奖惩挂钩。河涌如果被挂牌督办,所在区、镇需上交100万元环保考核金,按时解除挂牌后才返还;反之,考核金被扣罚作为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奖励资金统一管理。

  95条河涌正在选“涌长”

  目前,佛山第一批42条和第二批90条重点整治河涌均已落实“涌长”责任制,第三批95条河涌“涌长”正落实中。在河涌人口密集区域设立永久性的“涌长”公示牌。此外,佛山逐步聘请生活或工作在河涌边上的环保社会监督员。

  “河长制”让佛山的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一度黑臭不堪的佛山母亲河“汾江”,水质逐年变好,大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四类水标准,鱼虾回归,成为佛山的“绿色之源、财富之河、文化之流、人居之汇”。据今年10月监测数据显示,第一批42条“一河一策”内河涌,已有34条河涌达到五类水标准。12月10日,佛山发动市民评选出“佛山十大最美河湖”,禅城区丰收涌、南海区千灯湖、顺德区逢简水乡等6河4湖名列其中。

  第二篇: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

  20xx年度,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宁波市关于“五水共治”的战略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治水强基攻坚年”活动,以铁的决心和举措,打好这场治水攻坚战。全市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一)以“十大行动”为龙头系统治水。

  将“五水共治”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来抓,确保部署得当、人员充实、制度有力。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对照上级治水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以治污水为重点,按照“清源头、管入口、通脉络、修内功、出重拳”的总体思路,通过“十大专项行动”(截污纳管、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清理清淤、清水环通、河道水生态修复、饮用水源保护、治水工程建设、联合执法)持续推进,力争到2016年全市城乡河道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二是确保人员就位。第一时间成立“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综合组、治污水工作组、防洪水排涝水工作组、保供水抓节水工作组,由市水治办、住建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和卫生局等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镇(街道)明确治水责任,开展治水工作。同时,对“河长制”进行深化和完善,实现市镇村“河长制”全覆盖,将治水责任落实到个人。三是机制落实到位。加强制度化建设,确保“五水共治”工作运行顺畅。督查机制上,在建立市水治办督查、河长单位巡查、人大政协专项巡视制度的同时,探索实行对账式和菜单式督查。每月对各镇(街道)进行暗访,问题及整改情况以照片形式做到一一对应、前后对账。执法机制上,加大涉水违法打击力度,20xx年累计作出水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15件、办理刑事案件24件。积极探索供电、供水部门参与的快速执法机制,对问题严重的排污企业进行停水停电处理,共开展快速处置7起。考核机制上,将“五水共治”作为市对镇考核的重点内容,建立每月工作通报机制,实行每月一小考、年底一大考,并将每月各地工作情况按由差到优的顺序进行排名。

  (二)以“清三河”为重点面上治水。

  把“清三河”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和突破口,使治水真正出实绩见实效。一是清底子。在地毯式排查摸底基础上,204条“三河”全部建立“一河一策”,并采取动态化方式,治理成效好、水质改善明显的河道经验收合格后,划出“三河”名单;新发现或治理后又出现反弹的问题河道,重新拉入“黑名单”。二是重治理。20xx年度91条“垃圾河”已全部治理完毕,113条134公里“黑河”、“臭河”中,100条已完成治理,治理长度123公里,疏浚56.8万方,封堵排口406个,拆除违章建筑4.01万平方米。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9、10、11、12月份4个月水质检测数据显示,我市79个检测点中,V类及以上监测点分别达到35个、40个、37个、28个,消灭劣V类点超过30%。三是强管理。市水治办分三组对全市各镇(街道)进行巡查督导,每天至少保证一组下镇巡河,对于督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督查单形式要求各地、各单位限期整改。20xx年共发出督查单80件。同时,对照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创建要求,实施了“清三河”达标镇(街道)创建工作,通过媒体公示、现场验收和水质检测,11个镇(街道)成功完成创建任务。

  (三)以重难点为突破口攻坚治水。

  面对“五水共治”中出现的“拦路虎”、“硬钉子”,充分做好苦战、硬战的准备,在今年第二次“五水共治”领导小组会议(扩大)上,通过了9项重点难点工作专项行动方案(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工业园区纳管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酸行业、屠宰行业、畜禽养殖场关闭整治,排水许可管理、城区暗河专项整治和水环境综合执法),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治水主动仗。一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市农村人口密集,农村污水施工难度大,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治理任务,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实干班子开展这项工作。20xx年计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3个,完工52个,接纳12583户,受益户数4.2万户,其余11个正稳步推进中。突出工程质量监管,做到各镇(街道)有专管员、各实施村有质量监督员,严格落实隐蔽工程影像资料留存制度,特别是探索建立了标准示范段建设制度,规定只有在示范段工程通过验收后,施工方才能进行全面施工。根据实际需要,对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补贴方式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市财政补贴60%提高为按类别给予60%—90%的补助。另外,超额完成公厕改造任务,20xx年计划改造146座,实际完成232座。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治理。20xx年计划关闭市级一类河道两侧和饮用水源水库集雨区内畜禽养殖场153家,实际关闭144家,暂缓关闭8家。完成183家生猪养殖场治理任务(含关闭),配套落实生态消纳地5.8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万亩;推广商品有机化肥1.2万吨。三是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今年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增纳管排水户770家,发放排水许可证1015本。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建成投产,日处置污泥200吨。完成污水网管疏通、修复120公里。三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6236万吨,削减COD1.13万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7%,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78%。四是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六大行业及涉酸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着手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整治提升,对324家企业实行“一厂一册”式监管。完成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提升4家,完成化纤企业产能淘汰11.5万吨,新装省、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自动检测系统6家。工业危害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四)以洪涝节供为内容综合治水。

  按照“五水共治、握指成拳”的思路,在重点抓好治污水的同时,不折不扣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保供水等其他“四水”的开展。一是内外并进破平原水网之困。根据我市平原水网资源型、结构型缺水且河道无落差、内核水循环差的实际,以“三横十一纵”河网建设工程为核心,20xx年重点推进了曹娥江引水工程、四灶浦拓疏工程、潮塘江拓疏工程、东横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32亿元。到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骨干河网260余公里,水面面积从原来的36.83平方公里增加到52.69平方公里,蓄水容量由原来的3700万方增加到8800万方,有效提高了河网调蓄能力。二是护节并重保饮水安全。在近年来先后实施姚江、梁辉、汤浦等境外引水工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慈溪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安全保障规划研究》,城南水厂新建工程列入日程,20xx年完成市域供水管网新建11.7公里,改造10公里,组织开展输水管线突发事故应急抢修演练,确保全市供水大动脉安全运行。同时,扎实推进节水工作,共发放节水器具4035套,建成屋顶集雨系统100个共计1.2万平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累计12.4万亩。三是建管并举除城市排涝隐患。编制实施慈溪市引水环通及中心城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完善区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总投资49.4亿元的新城河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加强雨水管网和行洪河道养护,对城区雨水管网进行了集中清淤疏通,投资100余万元,疏通管网110公里,清淤雨水井4000座。同时,建立了路面积水动态巡查与处置队伍,加强人员力量和强排设备配置,确保台汛期无持续积水情况发生。

  (五)以全民参与为载体创新治水。

  将实干、苦干同巧干创新相结合,既做到心中有底、脚上有力,同时也确保手上有法。一是挖掘典型做法。20xx年度各地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许多治水新路子、好方法,如污水截断防倒灌、凉晒河道查源头、闭口试验查混接、水质检测查源头、封堵排口查源头等做法,在“清三河”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积极借助专业科技力量,组建慈溪市“五水共治”技术专家团,聘请技术专家35名,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部分环境专业院士工作站进行战略合作,推广治水技术应用,开展治水难题攻关。二是营造舆论声势。一方面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探索建立“新闻联系单”制度,开展“好新闻”评选活动,通过村干部论坛录制《“五水共治”再现江南水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节目,开展民生面对面《“五水共治”共建幸福家园》节目直播,聘请12位“大V”组建“五水共治”网络监督员队伍,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力,积极扩展“五水共治”知晓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法制宣传力度,以敦和园区非法电镀企业专项执法为原型录制纪实节目,在慈溪电视台“法制时空”进行播出。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老娘舅”、“民间和谐员”等社会力量,协同执法部门开展大排查、大联调,20xx年共开展“五水共治”矛盾纠纷排查309次,调处11起。三是开展全民治水。引导社会各界治水护水,筹集“五水共治”捐款3.7亿元。广泛开展“巾帼助力水环境、品质慈溪建新功”、“走进慈溪母亲河、寻梦美丽江南水乡”、“五水共治”全民参与集中行动等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团员、妇女、新慈溪人连续三个月每周三开展系列活动,参与人数突破12万人次,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发起了“大手牵小手”治水活动,在外来人口中开展了“亲水、惜水、护水,共建美丽慈溪”专项行动。

  经过一年的综合治理,我市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管网运行及污水处理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畜禽养殖场整治不彻底,宜、限养区养殖场超标排放问题突出;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整治不够深入,个别河道存在久治不愈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任务重、监管难,特别是建后运行、维护、管理面临巨大压力;河长制管理不够精细,全民参与、社会监管力量缺乏,镇、村两级的河长制管理工作尚待进一步细化落实。

  第三篇: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政[20xx]2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xx]120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xx]187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xx]93号)精神,切实改善全镇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河道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决定在全镇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源头治水、科学治水、联动治水的'指导思想,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落实、共同监管”的精神,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督促指导、乡镇负责管理、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河道管理长效机制,修复水生态功能,确保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合格和饮用水源安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和加强监管,切实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通过几年努力,河道水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三、实施范围和责任单位

  **境内3条主河道及支流全面落实“河长制”,分河长、河段长和河道管理员。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原则上由河道流经村的村委主任担任河道管理员,若有人员变动,自行调整。。

  各村应当根据乡镇“河长制”方案,积极协助做好本区域内河道保洁工作,可以制定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持河道清洁,维护生态平衡。

  四、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

  (一)各级河长职责

  1.河长。是责任水系总领导,负责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协调落实相关热点难点问题,督促河段长加快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2.河段长。是责任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协助河长开展检查、考核等工作,做好对河道管理员的监督指导。承担河道治理的牵头、协调和管理等职责,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开展辖区内河道管理热点难点问题调研,提出河道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制定辖区内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3.河道管理员。是责任河段的具体负责人,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1)协调执法部门对河道污染进行调查处理;

  (2)河道的日常疏浚、清障、保洁工作,开展河道管理日常巡查;

  (3)河道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行为处理;

  (4)河道生态绿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采砂管理及长效保洁管理制度的建立;

  (5)对河道内病死动物及病死动物产品要及时告知农业、卫生等部门;

  (6)服从镇里统一安排和调度,配合做好突击性保洁工作;

  (7)设置具有保洁人员名单,监督电话等内容的宣传标牌;

  (8)确保河道整治无事故,安全设施齐全;

  (9)收集管理资料,建立相应保洁台账,及时上报信息;

  (10)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并及时汇报;

  (11)做好河道保洁宣传工作,引导大家自觉保持河道清洁。

  (二)主要职能部门职责

  主要职能部门要落实专人,建立相应机制,负责做好职能范围内工作的指导、督促。

  1.农村环卫保洁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农村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全覆盖,继续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制,确保全镇环境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加快镇区生活污水管网的建设,确保截污纳管到位。(镇环保办牵头落实)

  2.河道保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河道整治工程,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日常河面(河岸)保洁、河道清障清淤,强化水土流失和挖(洗)砂管理。(镇环保办牵头落实)

  3.工业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强断面水质监测,设定固定监测点,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加强沿河企业偷排及超标排放的监控和处罚。(镇村建站牵头落实)

  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实现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污染处理规范化、生态化。积极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落实)

  5.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落实)

  6.非法建筑取缔机制。加强对城区河道边乱设广告牌、乱涂写、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等行为取缔。(镇村建站牵头落实)

  7.媒体宣传引导机制。加大“河长制”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水平,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曝光落后区域、违法环境行为以及卫生保洁方面的不良习俗。(镇党政办牵头落实)

 


【河长制2017年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浅议河长制管理制度现状与问题08-09

考研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利弊06-30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利弊何在?06-21

护士长月工作总结例文03-10

派遣制员工离职证明07-26

住房公积金制的消息07-20

扇形插花的插制10-06

学徒制内训08-19

建立取保候审批准制或备案制的建议08-14

内科护士长个人工作总结12-26